立遗嘱的拖延心理
拖延症其实与心理层面有很大的关系。导致拖延的心理因素很多,比如缺失动力、对立遗嘱的恐惧、或是对未来缺乏现实感,进而觉得“还有时间”、“还有机会”。我们一般都会估计自己的寿命在70到100岁之间,这样算来总会觉得还有很多时间。但现实很骨感,我们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的时间,寿命也不能如我们一厢情愿地延长,今天没做,还有明天,总能在离世前做好。有一点我们都很清楚──人生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,有时死亡会在长期患病后发生;有时会因心脏病发作或车祸而突然离世。在这种情况下,致命的车祸受害者并没有机会得知自己还剩多少时间,可以有条不紊地准备他的文件。
除了时间的紧迫感,设立遗嘱迫使你面对死亡和接触自己不熟悉的事物,因此内心深处会产生恐惧感。为了应对那些难以忍受的情绪,我们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会启动一系列的心理防御机制,让我们远离那些痛苦的情绪。因此,我们会拖延立遗嘱,并不完全与懒惰和决策能力有关,而是由这一事件引起的恐惧感激活了心理防御机制,从而达到减缓内心痛苦的自我保护方法。为了平衡心理,我们会寻找理由以合理化自己逃避的行为,例如给自己制造忙碌的理由来延迟面对现实的时间。
想要正面应对恐惧感,我们需要找出自己到底恐惧什么。你可以回顾以前的拖延心理活动,比如你之前想立遗嘱的时候,后来是什么原因而拖延?是否在考虑如何分配财产、收集资产信息、或是确认遗嘱内容的时候?如果当时是以“等有空了再想、等有空了再准备、等有空了再确认”,试图拖延的话,那我们可以问自己:“现在马上做决定有什么好处?”──现在就做,可以让我把财产分配好,我能知道谁将继承我的财产,他们的生活不会因为我的缺席而需要处理复杂的程序、承受精神和经济上的困扰。当你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时,你才能战胜内心的恐惧。
最后就是要立即采取行动。因为我们的大脑存在两套进行决策的系统,一个主要基于情感偏好,另一个则基于理性思考。我们通常更倾向于用前者来做决定。如果该决定会带来痛苦的感受,它会驱使我们停止做出类似的决定,而不更理性地思考该受情绪影响的决定是否正确。所以,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,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,千万不能让情绪再次战胜理性。坦然面对,征服自己的拖延症后,我们将会转换到一个更愉悦、轻松的心理状态。